什么是桑黄?桑黄有什么功效和作用?怎样种植桑黄?请看2016年3月1日科技苑视频:菜刀疯砍后 桑黄出来了。为了找到桑黄,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的王建功找遍了16万亩桑树园。为了种出桑黄,他倾尽家财做试验。挥刀砍桑黄,是什么让王建功失去理智?桑黄最终又是如何长出来的呢?《科技苑》为您讲述。
菜刀疯砍后 桑黄出来了
【主持人】:今天的主人公是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的王建功。王建功年轻的时候当过木匠,善用刀斧。不过后来,他和桑树结下了不解之缘,靠着用桑枝养殖木耳发家致富。按理说,王建功对桑树是很有感情的,可是在2011年的一天,他居然有意要用刀斧工具把桑树砍伤
【解说】:王建功在桑树上凿洞是为了得到一样东西。
为了这样东西,王建功曾经跑遍了淳安县的所有乡镇,找遍了全县16万亩桑园。经过三个多月的寻找,王建功最终发现了目标。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这就是我要找的东西,桑树桑黄
【解说】:这个被王建功称为桑黄的东西,即便是在盛产桑树的淳安也非常少见。为了进一步证实了自己所找到的就是桑黄,王建功来到了浙江省菌种测试中心进行检测,结果让王建功和专家都非常兴奋。
【采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蔡为明:是非常高兴的,老早就知道桑黄是珍贵的药材,珍贵的药用真菌,一直没有发现有野生状态下的桑黄。我们测算了下,五六年时间才能长这么大。
【解说】:虽然桑黄这个词很多人听起来都觉得生疏,其实早在400多年前,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近年,在国际上更是小有名气。
【采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蔡为明:国际上对桑黄,尤其是2000年以后,在韩国,日本还是比较热的药用真菌,它的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是被现代医学所证实的。
【解说】:研究人员发现,桑黄里含有较多的三萜,多糖,黄酮等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让桑黄具有很好的食药用价值。不过,桑黄虽然有着很好的利用价值,在自然界它的生长速度却非常缓慢。
【采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蔡为明:这么大一个,需要有五六年时间,才能长这么大。
【解说】:桑黄虽然生长在常见的桑树上,但是对生长环境挑剔,很少露面不说,长得也慢,所谓物以稀为贵,桑黄的价格自然不菲。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你别看这个东西,在市场上是论克卖的,24元钱一克。
【解说】:王建功正是听说了桑黄的经济价值,才执着地在桑园里寻找桑黄,他希望用桑黄来解决一个难题。在淳安县,王建功是个名人,因为他是当地是用修剪下来的废桑枝做成袋料种木耳的第一人,由于种木耳的成本高居不下,王建功考虑要转型。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北方只要十多元二十多元就够了,我们的成本木耳最少是要25元一斤,脑子里就已经在考虑下一步怎么去创新,怎么去转型,比木耳这个经济效益还好的,正好听说有桑黄这个东西,这个效果刚好。
【解说】:种桑黄有前景,不过找到野外桑黄,得到了桑黄菌种,仅仅是第一步。对于专家和王建功来说,桑黄都是很新的食药用菌种,先前并没有系统的研究,驯化一种野生的菌种,首先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专家推断,在王建功发现桑黄的桑园由于有桑黄孢子,很可能还会找到其它桑黄,再次寻找,果然证实了专家的推断。专家在桑园里进行观察,发现桑黄生长的一个特性。
【采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金群力:桑黄应该是具有腐生特性的,因为我们发现它生长的部位边上有枯死的组织,或者是树皮,或者是树干,有腐生的特性。
【解说】:淳安县很多农户种桑养蚕,为了让蚕儿吃到更嫩的桑叶,农户们往往会为桑树修剪枝条,以便让桑树第二年发出新芽长出新叶,这么一来,桑树上就会积累修剪的伤疤,王建功发现的桑黄就长在在桑树的伤疤附近。
【采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金群力:伤口越多,越容易被桑黄的孢子侵染,侵染以后时间长了,到一定时候它就会长子实体。
【解说】:桑树受伤之后,是桑黄孢子入侵的好时机,孢子一旦附着成功,在适宜的环境气候下就有可能长出来。桑黄的这一特点给了王建功一个启发。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活体上有伤疤它就长,我脑子里就想了,我们这么多桑树,不用挖掉,我就打孔进去,开口子进去,如果这样能够长桑黄,全部都是野生的,那经济效益还好是不是。
【解说】:王建功有种木耳的经验,他想着桑黄再少见,无非也是菌类,生产方式和其它菌类应该差不多,只要有菌种,种在合适的地方就能长。于是就出现了王建功砍伤桑树种桑黄的一幕。
王建功砍了几十亩桑园的桑树,种上菌丝,等了半年的时间,也没有看到桑黄长出来的迹象。王建功不明白,按理说,桑园还是那个桑园,有菌种,有受伤的桑树,桑黄怎么就长不出来呢?
【采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金群力:组织本身它新陈代谢,机抗能力比较强的话,就侵扰不进去,就像城堡一样,你去攻的话,一个城堡很坚硬,敌人不一定能够攻击进去。
【解说】:桑黄对桑树来说是一种入侵的真菌,事实上就是侵略者。面对外来入侵,桑树虽然受伤也要奋起抵抗,如果桑树的机体抵抗力依然很强,就能把侵略者赶跑,桑黄就无法生长。所以在自然界,桑黄往往出现在树龄15年以上的老桑树上,这些老桑树抗力不强,桑黄就有可能长起来。
在桑园的桑树上种桑黄,除了对桑树的年龄要求高,桑园的环境条件也很重要。
【采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金群力:小环境比较合适,相对来说它就比较容易长。
【解说】:桑黄要在桑园生长,条件很严苛。需要桑树的年龄,桑黄的孢子和合适的温湿度同时具备,才可能生长。这个时候王建功意识到,在野外,温度湿度等不可控因素太多.要桑黄在桑园里长起来属于撞大运。他转念一想,与其在野外撞大运,不如改变生产方式,在大棚里种桑黄,人工控制温湿度,变不可控因素为可控因素,这样桑黄出菇的可能性不就大大提升了吗?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我用桑枝能够栽培出黑木耳,用桑枝栽培难道就出不来吗?我就这么想的,后来就决定要做下去,因为我有这个基础。
【解说】:王建功想用桑枝袋料来人工栽培桑黄,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专家在理论上的支持。
【采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金群力:桑黄有腐生的特性,说明我们有可能用人工栽培料来种,也有可能能栽培。
【解说】:有了理论上的支持,就有成功的希望。王建功说干就干,他用桑枝做成袋料,然后接上桑黄菌种,开始生产。可是在周围的人看来,桑黄是个很神秘的东西,见都很少见,哪里是人工能种出来的。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你不是种这个东西的,你种不出来的,不要搞了,我这个人心里有点傲的,跟人家不一样的,我就专门要试一下。
【解说】:接下来王建功是痴迷而孤独的,他要在周围的人都不看好的路上摸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桑黄长出来。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十二个棚有十二个棚的实验,这样出口的,这样出菇的,那样出菇的,都有。
【解说】:王建功如此变着法地实验还真不是瞎折腾,打孔,敲打,划口这些方法和传统的香菇生产的惊蕈法很相似。都是通过外力对菌丝造成破坏,刺激出菇。
【采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金群力:菌丝受伤以后,类似一个保护措施,他会产生愈伤的,就像植物产生愈伤组织一样的。
【解说】:菌丝在菌棒里,就像呆在温室,生活安逸,不过太舒适的生活容易让它们缺乏活力,惊蕈法就是通过敲击,凿孔,划口,破坏菌丝安逸的生活,让它们重新活跃,对自身进行愈伤保护,同时加速繁衍后代,菌菇就容易加速长出来。
这个惊蕈法,王建功以前在木耳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得很成功,木耳菌棒打孔之后,很快就能长出木耳。王建功期望这个方法也能在桑黄上奏效。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我就一个月一万袋,一个月一万袋,一年十二个月里面我看它是什么时候最适宜的,什么时候长的,我要去抓它的这个习性。
【解说】: 一个月制作一万袋菌棒做试验,就意味着如果实验不成功,一个月就会有几十万打水漂,不过为了研究出桑黄的出菇方法,王建功在所不惜。可是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桑黄还是没长出来。
眼看他往桑黄里如此扔钱,家里人开始担心了。
【采访】王夫人:看他这样,还是不要做了,怕越投越大,没有效益更加不好过。
【解说】: 面对家庭压力,王建功依然坚持他的研究,为了弄清桑黄的习性,是日里看夜里看,守着菌棒过日子。
【采访】:
员工: 他一直都是很用心的,就是半夜想到了,他都会来看一下这个菌棒。
王建功:我要想弄做这个事情,我想办法要把它弄下来,要想法子的,想尽一切办法都要处理掉这个事情。
【解说】:桑黄根菌棒承载了王建功的希望,即便顶着家庭和资金的压力,他依旧把这些菌棒当宝贝一样的伺候着。让人吃惊的是,2013年的一天,王建功居然对他的宝贝菌棒失去了理智。那一天,王建功一口气砍坏了200多个菌棒,直到精疲力尽。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发狂呢?
从2011年发现野生桑黄到王建功砍坏桑黄菌棒的那一天,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不管王建功采用什么办法,桑黄就是长不出来,眼看着好好的菌棒变成一堆堆废棒,王建功的压力越来越大。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钱丢进去了,资金,木耳赚来的钱都丢到这里面了。
【解说】:王建功不顾家人劝阻,往桑黄里前前后后投入了几百万,结果都化为泡影,家庭矛盾自然升级。
【采访】:
王夫人:两个人分开过,各自过各自的,反正讲的话他也不听,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反正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王建功:就是跟她吵架吵出来的,吵完架开车到基地上去,基地上去更发火。
【解说】:王建功承受着各种压力来到基地,那一天,依照王建功的经验判断,正是出菇的时间。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这个时间是出菇的时间,我可以判断出来的,菇类一般是在25℃~30℃之间,这是出菇最佳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出不来菇,这个桑黄就完蛋了。
【解说】:过去的两年,每到要出菇的时间,王建功总是充满希望,可是桑黄菌棒一次又一次让他失望。这回,桑黄再次让王建功的希望跌到了谷底,付出了两年心力的事情看不到任何希望,再坚持下去资金的资金链有可能断裂,家庭也将面临危机,王建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急得我什么程度,好多事情,包括钱什么的都挤在一块了,那个时候。
【解说】:多重压力引爆了王建功积压多时的情绪,一瞬间,他对桑黄的爱变成了恨,终于爆发了。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火起来了,菜刀拿来,砍了一片,砍完之后说,你们回去,不要干了。
【解说】:砍完菌棒之后,王建功有半个月没去大棚。
【采访】员工:我们真的以为他是不干了。
【解说】:就在大家以为王建功会就此放弃种桑黄的时候,气消了的王建功又来到了大棚。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过了半个月,又来看,我又跑到基地上来,忍不住的。
【解说】:王建功砍桑黄,是发泄自己的情绪,发泄完之后的半个月,王建功是既想又不想看到桑黄,可气消了,要把桑黄完全舍弃掉,王建功做不到。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再与桑黄菌棒见面,居然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发现这里好像黄出来了,那就高兴死了,大概是三毫米那么一圈出来,我开心死了,这肯定是桑黄了。
【解说】:王建功不明白,自己有心试过各种方法都没成功,无心一砍居然砍出了桑黄。冷静之后的他,开始仔细琢磨了,这一砍里面到底藏有什么玄机呢?
经过观察,王建功发现,长出桑黄的菌棒颜色都比没长桑黄的要深。桑黄菌棒接种之后,菌丝在菌棒里生长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菌丝的成熟度不同,呈现出的颜色也不一样。长出桑黄的菌棒颜色都是褐色,这意味着,这个时候桑黄菌丝的成熟度更高。这个发现让王建功有了一个顿悟。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女人要生小孩了,你不让她生出来,是不是要不行了,之前不是划过孔吗?开始生的时候没有去划它,生的时候没去划它,它是不是憋在那个地方。
【解说】:之前,王建功都是在菌丝成熟之前划口,打孔,然后再等待桑黄出菇,这个方法要是种木耳,木耳会长出来,可种桑黄用这个方法总是不行。王建功猜想,桑黄是不是一定要等到菌丝成熟才能打孔,就像给产妇接生,一定要等到临产时间才行呢。于是他又用其他褐色菌棒做试验,这一实验,还真又有桑黄长出来。几次试验之后,王建功几乎可以肯定,自己当初用菜刀砍出了桑黄并非偶然。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砍的时候,砍对了时间。
【解说】: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以后,他弄清了让桑黄出菇的时机。在接下来的生产中,王建功依旧会用刀割菌棒,不过割得就很有讲究了。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颜色变成这个颜色的时候,桑枝里面不是发菌吗,经过发菌之后,有一定时间了,颜色变掉了,转色了,我再进行割口出菇,
【解说】:与此同时,王建功还发现,自己菜刀砍桑黄之后,长出桑黄的菌棒都是当时砍到在地的,堆在上面的并没有长出桑黄。
【采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金群力:卧的地方湿度大,所以长了,其它干燥的地方没长。
【解说】:菌棒挨着地面,潮湿度更大,合适的湿度也是桑黄出菇的原因。由此,王建功很快就摸索出了一套桑黄的种植方法。
【采访】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某合租社负责人 王建功: 这个割口出菇的时候,它的温度要在25℃~30℃之间,这是它最出菇的时候,湿度要在80%~90%,达到这个湿度它才可以长桑黄。
【解说】:按照这个方法,精心管理,严格控制出菇时间,温度,湿度,王建功果然收获了金灿灿的桑黄。如今经过四年的摸索,王建功终于实现了桑黄的袋料栽培和批量生产。
【主持人】:在采访中,王建功一直对记者说,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无意中用菜刀把桑黄给砍出来了。其实,王建功的幸运是建立在他的经验,勤奋和钻研的基础上,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